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公募基金制度变革:告别规模崇拜

发布时间:2024-09-19 07:26:47 

继“国九条”颁布半年后,公募基金管理人分类评价制度迎来重大进展。9月11日,券商中国记者获悉,相关部门全面修订了公募基金管理人分类评价制度。

《机构监管情况通报》显示,分类评价以“合规风控为先”为制度本位,评出A、B、C三类基金管理人。评价结果将成为差异化监管的依据,C类管理人不得参与创新产品试点。

分类评价修订得到业内认可,主要有两大特色:一是淡化管理规模指标,明确避免“论资排辈”;二是突出“合规风控”和提升投资者获得感两大导向。在风控合规、公司治理、投资者体验等方面表现良好的中小公募有可能获得高评级,而大型公募则可能因表现不佳而获得低评级。

基金公司2023年度分类评价工作已同步开展。A类公司可优先参与创新产品试点。

《通报》显示,分类评价制度修订主要涉及总体评价框架、评价指标和监管应用三方面。

总体评价框架方面,分类评价突出合规风控、功能发挥和投资者获得感,避免“论资排辈”,遵循以下原则:

  1. 突出“合规风控为先”,将A类管理人的合规风控前置评价底线比例由10%提高到20%;管理人比例调整为30%、50%、20%(A类、B类、C类)。
  2. 强化“更好发挥功能”监管导向,引导管理人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改善投资者体验。
  3. 新增“重点专项工作”落实情况评价,加大正面激励和负面约束。

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合规风控、服务投资者和专项工作评价三方面:

  • 合规风控:增加逆周期布局指标,扣分对象为发行规模较大、投资者体验差的管理人,以及政商“旋转门”执业管理内控机制不完善的管理人。
  • 服务投资者:加分对象为触达面广、宣传资本市场政策法规的管理人。

分类评价结果将作为差异化监管的依据,其中A类管理人可优先参与创新产品试点,C类管理人不得参与。下一步,分类评价将继续优化指标,加强应用,提升监管有效性。

管理人应参照分类评价框架和指标,深化公司治理、夯实合规风控基础。

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此前基金行业曾组织多家基金公司代表召开会议,专门讨论分类评价制度的建立。一位华南地区的公募市场总监透露:“当时的讨论焦点在于分类评价标准的选定,但最终未能达成共识。主要分歧集中在‘管理规模和经营利润是否应该作为评价标准’这一问题上。尽管如此,从那时起,基金行业对此已有预期,并一直在寻求机会推进这一制度。”

今年4月发布的新“国九条”(《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持续壮大长期投资力量”章节中明确提出“修订基金管理人分类评价制度,督促树牢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分类评价制度的修订发布与新“国九条”精神一脉相承。一位华南地区的公募高管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分类评价制度的修订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其最大亮点在于淡化了管理规模指标,并明确指出“避免单纯以业务规模‘论资排辈’”。“在此之前,我心里还是蛮担心的。但从这次修订来看,管理规模并没有成为单独的评价标准,这意味着此前基金公司讨论的最大分歧已基本解决。”

前述公募市场总监表示,此次分类评价制度修订突出了“合规风控”这一重点,并明确了两个核心发展方向:一是逆周期布局、大力发展权益基金,二是提升投资者获得感。“这将会对基金公司进行分类划分,但划分依据并非我们平时所说的‘大公司’或‘小公司’。在风控合规、公司治理、投资者体验等方面表现优异的中小型公募机构也能获得高评级,而表现不佳的大型公募机构则有可能获得低评级。”

《通报》显示,在修订分类评价制度的相关部门也同步开展了2023年度公募基金公司分类评价工作。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最新一轮评价结果的公布,该评价制度的“扶优限劣”效果将得到充分体现。

一位北京地区的公募中层人员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分类评价对基金公司将会产生新的、全方位的影响。在A、B、C三类公司中,市场最为关注的可能是A类和C类。随着分类评价的持续开展,评价标准有可能进一步细化,尤其是在当前定量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配套的定量指标。

对此,一位北方地区的券商公募业务准入负责人向券商中国表示,分类评价可以进一步考察基金公司的业绩稳定性和持续性,以及投资策略结构的合理性,尤其是对权益产品的重点考核。这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综合投研能力,可以重点关注基金的业绩情况、投研架构、基金经理年限、产品线布局等方面;二是公司的特色化能力,重点考量基金公司在产品、业绩、策略等方面的差异化特色,并将其作为加分项。

前述公募高管建议,可以考虑对基金产品进行分类评价,例如将主动产品与被动产品分开,权益、固收、FOF、境内外产品分开,常规产品与特色产品分开。该高管表示,目前部分机构在对基金管理人进行评价时,主要指标仍然是资产规模和历史业绩等简单的量化指标。从过往结果来看,这些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还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