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为书籍敞开大门,让阅读公平起航

发布时间:2024-05-21 12:25:45 

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目,精选推荐的“书单”应运而生。那么,书单能否在浩如烟海的书海中为读者指明方向,挑选出契合自身需求的好书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2023年出版图书数量高达119亿册(张),约20万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累计出版书籍约900万种。如今,出版社、媒体、地方政府、图书馆、大学、研究机构、作家、书评人甚至个人都在制作书单,并强调各自的推荐理由。

书单,是一种阅读意见。

媒体人、书评人萧轶是“制造书单”沙龙的发起人。在图书市集蓬勃发展的当下,人们在逛书店时,眼前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图书,耳边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推荐语,心中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书单。萧轶曾负责过几家文化媒体的定期书单,他认为书单是一种典型的出版业资讯产品,对图书导读有一定作用,同时也是一个蕴含着无限可能的载体。

“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个人表达已高度民主化,每个人都可以制作自己的书单。书单因此变得有些尴尬,需要重新审视。”萧轶指出,如今在小红书等平台上,活跃着大量读书博主,他们可能每天都会发布一篇包含阅读分享笔记。点开他们的个人页面,长期积累的分享内容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份个人书单。

文化媒体和出版社根据新书动态,形成月度书单、季度书单,并在年末隆重发布年度书单,也已成为行业惯例。例如,《新京报·书评周刊》的年度阅读推荐榜、《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创办的“刀锋图书奖”等,已树立了较高的读者信赖度。书店根据销量发布的书单也颇具分量,如北京万圣书园的销量榜单和推荐书单,已经成为中国公共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城市的每家书店都会形成独具特色的书单。

书单,是一种出圈方式。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是当前出版业最持久、规模最大的人文社科类书单。2024年4月27日发布的2024年4月书单已是第99期,推荐了20多本人文社科类新书,其中《长城之外:北境与大明边防(1368-1644)》一书也入选了第一财经2024春季好书。23家各类媒体和自媒体共同推广该书单。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的发起人林凡凡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她还创办了一个名为“万镜MirrorForest”的新人文社科图书品牌。从业两年后,林凡凡意识到,许多出版社的互联网流量不足以满足微信公众号互推新书的门槛,导致许多好书无法进入当时一些拥有较高流量的书单。于是,她决定自己创办一个书单,优先考虑图书质量,而非平台粉丝量,确保对好书实现“更公平”的推荐。

林凡凡为书单设定了固定名称、LOGO和发布时间,使其成为一个品牌化的定期书单。“希望人们看到这个书单时,能够感受到它的品质,知道它会定期推出,具有较高的辨识度。

林凡凡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官网,联络了众多人文社科类图书领域知名的出版社和品牌。这些机构的编辑高度认可她的想法,积极推荐优质新书加入书单。

2015年5月28日,首期人文社科联合书单发布。书单定于每月发布,很快每次微信推送都能为粉丝数量带来过千的增长。参与的出版机构转发书单后,也获得了良好的涨粉效果。

为了提高图书评选质量,人文社科联合书单成立不久便引入评委机制,从出版机构相互推荐的书单转型为评选优质好书的榜单。目前,人文社科联合书单拥有由资深书评人、媒体人组成的评审团,每期书单由5名评审对40本参评新书依次打分,再得出最终书单。

林凡凡为书单制定了清晰的运作流程,并在书单的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年度成员单位和非成员单位的推荐图书流程都明确规定,一切按规则操作,不为个人或机构开设特例。

2017~2018年,人文社科联合书单与当当网合作推出了人文社科年度书单。林凡凡表示:“当时年度书单已经相当多,各家每年秋季开始运作,年底发布。书店的书单依赖于自身销售数据,媒体的书单则主要关注图书内容和媒体选题立意。而我们以当当网的销售数据为基础,以人文社科联合书单全年11次榜单入选图书为选材,既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又能贴近销量,这成为区别于同类书单的一大特色。”通过人文社科联合书单的微信推文链接,读者可以直接进入当当网专页下单购书。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还曾推出“每周精选人文社科好书”和“人文社科经典书单”,形成了长短结合、新旧结合的书单体系。书单的持续运作,为书单本身和参与的出版机构积累了一批忠实读者。“我们有时会收到书店或图书馆采购员的邮件,向我们索要推荐图书表格,作为图书采购的参考。这反映了我们书单质量得到认可。”

林凡凡也坦言,如今的书单很难直接拉动销售,帮助新书实现经济效益。“入选书单至少实现了社会效益”,她认为,一本书是否是好书,是通过评价才能评定出来的。“很多时候,我们难以直接获得读者的评价,往往只能通过媒体、书单得到反馈。读者在更多的书单上看到一本书,印象就会越深刻,从而更有可能将这本书加入购物车。”

书单应符合大众口味。凤凰网读书在2024独立书店阅读节的展览现场设置了“阅读突围日常——凤凰网读书·书单展”,展示了今年1~3月的推荐书单。1月推荐图书12本、2月推荐图书10本、3月推荐图书11本,分别设置一张展桌,现场还配有样书和设计精美的推荐语书签卡。书展现场,有读者席地而坐,现场阅读新书。4月29日,凤凰网读书发布了由11本书组成的4月推荐书单。《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燕东园左邻右舍》《离岛:于偏僻之地重建生活》也分别入选了凤凰网读书1~4月的推荐书单。

“凤凰好书榜”创立于2008年,每月邀请不同领域的学者、书评人、媒体人,推出月度书单和年度书单,当时一度拥有由40多位知名学者组成的专家顾问团。

凤凰网读书目前的月度书单自 2023 年 1 月重新制作推出,每月底发布,由五位书评人、媒体人组成的推荐团队共同推荐。

凤凰网读书编辑徐言表示,他们希望书单更丰富、更具公信力,因此邀请了萧轶、书评人思郁、媒体人渡水崖、豆瓣读书达人把噗担任常驻推荐人,分别涵盖历史、社会科学、外国文学、国内原创文学、非虚构、文艺、电影等领域。推荐人必须真正读完推荐的书籍,并撰写不少于 500 字的推荐语。

选书要求“接地气”,符合大众口味。凤凰网读书还会推出主题书单,如女性主义书单、热映电影书单、世界读书日书单、关于书的书单等。

作为文化媒体,他们也会编译发布国外知名书单,如 2023 年《纽约时报》年度好书、布克奖长名单和短名单等。徐言表示,这些编译书单的关注度超出编辑们的预期,即使书单中的书在国内无法阅读,仍获得热烈反响。

徐言认为,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建立专属书单,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世界。读者随着阅读书单的数量增多,也会建立自己的评判标准。

萧轶认为,选书是一门憾事,无论怎样选择,都无法保证选出当时最好的书籍。何为最佳书籍,也没有简单的评判标准。这考验着书单制作者的能力,无论是出版社、媒体、学者还是书评人,不同的机构和人都有不同的阅读范围、喜好和评判标准。“以前在媒体时,经常请知名学者共同评选好书,学者之间、编辑与学者之间经常会有较大的争执。”

在信息高度发达,社交平台、自媒体和短视频提供海量信息的当下,如何精准把握大众口味也是制作书单必须面对的问题。萧轶认为,制作书单不能预设所谓“满足大众口味”,因为无法预料具体是怎样的读者会看到书单。过度迎合流量的选书,会导致许多好书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