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护士超负荷低待遇何时终结护士缺口

发布时间:2024-05-21 03:14:31 

工作量大、夜班连轴转,待遇偏低致人手短缺

护士缺口尚有400万,

何时才能弥补此缺失

编者按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是“发展护士队伍,优化护理服务”。

护士是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力量,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战略和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然而现实中,工作强度大、收入低待遇差、职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困扰着护士群体,导致队伍流动性大、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护士数量缺口巨大。

在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法治经纬版聚焦护士群体之惑,探索解决之策,敬请关注。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上班,手术是一台接一台,马不停蹄。”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麻醉科护士李沐(化名)这样描述她的日常工作状态。

为何如此忙碌?除了工作本身需要之外,在她看来,科室缺人是主要原因——本应配备40名左右护士才能满足日常轮换,目前却只有20多名。

这种现象在很多医院都存在。多名护士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她们那儿的护士数量普遍“不够用”。

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增加护士配备,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1:2左右。

但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医护比还不到1:1.2,注册护士数量缺口巨大。造成这一缺口的原因,除高强度劳动外,工资待遇不高,职业尊荣感不强也导致一些护士选择离职。

受访专家建议,加大护理人员的培养,提高护士的待遇,提升职业尊荣感,提高对医疗行业的财政支出,重新拟定护理项目收费标准,包括自费护理标准和医保目录护理标准,让护士劳动付出与所得相匹配,把护士编制配备落到实处。

科室护士配置不足

人手不够忙不过来

今年是李沐在护理岗位上的第20年。在她的印象里,如今只要走进科室,就意味着接下来的12个小时都是忙碌的,加班加点是常态,节假日也不能正常休息,总会有等着做手术的病人。

5月9日晚上8点,刚结束一天工作的李沐接受记者采访时,看上去疲惫至极。她告诉记者,自己上班的时间为早上8点至下午4点半,但很少按点下班:

早上7点10分左右,她提前赶到科室,根据当天的手术安排准备手术用药和耗材,其中的重点工作是检查毒麻药品名称和剂量,作为严格管制药品,一点都不能出差错。

8点,和夜班同事交接班,接班后,根据医嘱与药房核对手术用药特别是毒麻药品,接着把当天每个手术间需要用到的毒麻药品包交接到每一个主刀医生手里,主刀医生签字核对。

手术用药分配完毕后,李沐开始巡台。她前往每个手术室协助开台,确保器械、药品和耗材充足,保障手术顺利进行。一圈下来,大约需要一个小时。

医生手术期间,李沐还要与药房沟通手术用药情况,领取耗材,转接病人,随时应对手术室的需求。

中午 12 点左右,麻醉科订的盒饭送达。手术不能暂停,所以大家轮流吃饭,保证手术室有需求时能及时供应。手术室的医生和护士只能在手术结束后吃饭。

匆匆吃过盒饭,李沐立即投入工作,准备下午手术药品。她将暂时不用的毒麻药品锁进保险柜,入柜时由两人共同核对。

随后,李沐清点库存耗材,与药房核对手术用药,接收并核对药房送来的普通药品,巡视手术室,查看手术是否顺利进行,耗材是否充足。

回到工作岗位时,时间已指向下午 5 点。夜班同事已到岗接班,但下班时间已到的李沐还没有结束工作。她开始核对从手术室送回来的手术药品、耗材和毒麻药品包。其中毒麻药品包需要仔细交接,两人核对无误后,再放入保险柜。

下午 6 点左右,李沐巡视完手术室。当天白班的 6 个手术室中,有 4 个仍在手术中。她询问同事是否需要订晚饭。

完成所有工作后,她在科室换下工作服,满面倦容地离开医院。此时已近晚上 7 点,12 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眨眼而过。

“我们科室非常缺护士。”李沐感叹道。

在北京另一家三甲医院工作的陈女士也抱怨,她所在科室同样人员不足。病房有 20 多张床位,护士最多时只有 10 名。

“病房常年有十七八名患者,我们上夜班时,忙得团团转。”她说,夜班从每天下午 4 点半开始,到第二天早上 7 点半结束。交接班后,先巡视病房,然后根据医嘱为患者发药,重点关注有特殊需求的患者用药,如安眠药和降糖药。接下来是写护理记录单。这些工作忙完,已至后半夜,还要按时巡查,防止意外发生。

天津某医院的杨女士每月上 10 至 11 个夜班,一晚上负责近 40 名住院病人。值班护士只有两名,“想巡一圈病房都没空”。

她所在的科室有 50 多张病床,根据国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要求,床护比不得少于 1:0.4。这意味着,科室需要增加多名护士才能满足要求。

“上一晚上班,又忙又累,身体非常疲惫。”杨女士说,她在值夜班时,负责为患者测量血压和血糖,输液、发药。一轮下来,就过去了两个多小时。“新接收的病人,要走接收程序;有些病人刚做了手术,需要定时查看身体情况;有的病人突然心脏不适,要立刻通知医生……”

由于工作压力大,不少护士转岗或离职,导致人员流失现象严重。

回忆过去在呼吸科工作的经历,杨怡(化名),广东省一家三甲医院的护理部主管护师,不禁感慨万千:“忙、待遇低、流失率高”。

今年 30 多岁的杨怡已在这家三甲医院的护理岗位上工作十余年。本科毕业时,她从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医院录用。被问及去哪个科室时,她充满热情地说:“需要去哪个我就去哪个,不怕忙”。最终,她被分到了呼吸科。

呼吸科是一个三班倒的科室,病人较多,还有病房,咳嗽声此起彼伏。护士需要不断穿梭于治疗室、护士站和病房之间。

除了普通病房外,呼吸科还有很多危重患者,因此设置了类似重症监护室的病房。一旦病人出现呼吸衰竭,就需要立即插管抢救。杨怡除了在普通病房进行护理工作,还需要参与突发抢救。

一次夜班,凌晨时分,一名病人突然呼吸衰竭,医生立即安排抢救,从凌晨一直抢救到早上七八点,最终仍宣告死亡。杨怡一边书写护理记录,一边与护士交接班,忙完后已近中午。原本她已买好回老家的车票,但最终错过了。

“白班正常下午四五点下班,但经常拖到晚上六七点;夜班原本早上八点下班,但拖到中午都下不了班的情况也常有。”杨怡说道。

休假时,杨怡还需备班——虽然在家休息,但随叫随到。科室一旦有紧急情况,就必须立即赶回医院。有一年大年三十,她正在吃晚饭,突然接到科室电话,有紧急抢救工作,科室人手不足。她放下筷子,立刻赶回科室。

随着年龄增长,杨怡发现自己难以适应呼吸科的工作强度和夜班频率,加上家庭需要照顾,便申请转到其他科室。

与杨怡同期进入呼吸科的护士,如今仍留在呼吸科的仅剩 3 人,其他人或转岗或离开了医院。

多年工作后,杨怡仍是主管护师。“在我们这样的三甲医院,职称晋升很困难,既需要工作年限,又需要研究成果,还有工作业绩等要求。即使满足这些条件也不一定能晋升,因为还有指标限制”。

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同样从事护士工作 10 多年的韩女士对此深有感触。她回忆说,之前在 ICU 当护士时,病人多、护士少。经常是先上一个大班(24 小时),下班后不能直接回家,要在科室腾出的宿舍休息几个小时,再接着上一个小班(8 小时)才能下班回家。

“这么多年来,护士数量没有增加,反而有不少护士因为工作太繁重而调离临床一线,甚至离职。”韩女士说。后来,她受不了这样的工作压力,也转岗到了医院的另一个科室。

2023 年 6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 年)》,强调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配置充足的临床护士人力,确保满足患者护理需求。

根据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 2023 年末,全国医疗技术人员总数为 1247 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478 万人,注册护士 563 万人。这表明我国护理人员存在严重短缺。

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姚淮芳指出,按照上述数据计算,全国护士缺口接近 400 万人。目前,医院护理资源难以满足患者需要,护士难以兼顾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职责。按照国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规定,医院床位数与护士比例应不低于 1:0.4,但许多医院的护士配备低于此标准。一些病区甚至只有两名护士值夜班,导致护士工作量过大,难以满足患者需求。

姚淮芳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护士从业人员不足。护理工作辛苦,特别是频繁的值夜班,且接触病人较多,职业风险较高。新冠疫情期间,护士被感染的风险尤甚。再加上护士工资待遇偏低,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经常缺乏应有的尊重,导致大量护理专业毕业生放弃护理行业。医院护士离职、转岗现象也加剧了护士短缺。

二是护士编制不足。目前大多数医院未严格按照国务院要求设立护士岗位编制。在医疗财政支出没有增加的前提下,护士人员增加、护理范围扩大、护理质量提高,但相应的护理收费标准并未配套出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扩大护士编制而收入不能增加,医院经营状况将受到影响,这可能是医院不愿增加护士编制的主要原因。

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华卫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邓利强认为,护士人力资源长期短缺的另一个原因是护士的收入与其工作量和工作风险不成正比。护士的工作包括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以及大量事务性工作,工作量大且辛苦,但待遇却不佳。数据显示,护理人员的工资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相对较低,导致护士队伍对自己职业评价不高。

邓利强强调,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这种重要性并未在医院管理中得到体现。对于许多医院而言,专家、硬件设施和医疗设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但很少关注护士配置。医院在注重引进医疗人才的忽视了护理队伍建设,甚至以聘用或劳务派遣的方式使用护士,影响了医院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专家指出,除了医院对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和人力资源投入不足外,管理部门对公立医院床护比标准的考核缺乏强制性指标,无法对医院形成约束。

姚淮芳建议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升护士待遇,呼吁社会尊重护士,增加医疗行业财政支出,重新制定护理项目收费标准,包括自费护理标准和医保目录护理标准,以保障护士的劳动报酬,并切实落实护士编制。

邓利强认为,增加医院护士数量的前提是提高医护人员,尤其是一线护士的待遇。《护士条例》已明确护士的定位、权利和义务。关键在于医疗机构落实《护士条例》规定,提升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并保障护理人员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