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中国制造源流探真:从历史传承到产业革新

发布时间:2024-05-20 16:22:23 

大变局下的中国制造

在全球巨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寻找应对之策势在必行。

国内普遍认为,持续推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对此,我们聚焦于当前国内外对中国制造的疑虑和误解,探讨解决之道。

专家指出,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面临新的挑战,但只要坚定战略决心,发挥制造业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生产力,中国制造将大有可为。

外资与国际市场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准确把握其变化,才能适应时局,拓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外资与国际市场:中国制造的源泉与归属

目前,有人认为,在新形势下,外资和国际市场的重要性下降了。

部分学者对此持相反意见,认为外企在我国外贸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供应链国际化布局是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的必由之路。

我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外资有力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国际市场成为了“中国制造”的重要载体。

外资和国际市场是推动中国制造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独特的牵引作用。

外资:中国制造业的重要资金来源

制造业是我国利用外资最多的行业,2005年至2022年,年均使用外资规模为419.8亿美元,占比30%左右,远高于其他行业。

2011年,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21亿美元的高峰,此后逐年下降,2020年降至309亿美元。

2022年,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大幅反弹至3237亿元,同比增长46.1%,达到近10年新高。

2023年,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为3179亿元,同比下降1.8%,但规模仍处于历史高位。

从区域分布看,中国制造业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2023年,全国实际利用外资前五省份为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和山东。

其中,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杭州、宁波、无锡和南京等重点城市实现逆势增长,吸引了空客、博世、SK海力士、通用电气和松下等一批总部型、研发型和高端制造外资品牌入驻。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项目、沙特阿美与荣盛石化和山东裕龙岛项目等大型项目也在加速落地。

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利用外资正在进行结构调整,近年来,高技术产业和新兴领域制造业利用外资规模快速增长。

2022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8.3%,占比36.1%,较2021年提升7.1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实际使用外资额增长最为迅速,达56.8%。

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5%,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32.1%和12.2%。

外资企业作为引进资金的重要方式,深入中国制造业发展,促进了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的提升。

反之,制造业的发展也为外资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据统计,2023年,外资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6.4%,其中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兴行业增幅高达22.4%。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特斯拉、摩根大通、苹果、高通等跨国公司加大了在华布局,锚定高科技和新兴领域。

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的意义

国际市场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方面,开拓国际市场是成为贸易強国的必经之路。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约30%,而国内需求占比仅为18%,至少12%的产出需要在国际市场消化。

尽管国际复苏乏力,但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总额和出口额在全球的占比仍保持在12.3%和14.2%,显示出制造业与国际市场的紧密联系。

主动进行境外投资,将中国制造业推向国际,是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的必然选择。制造业已成为中国境外投资第二大产业,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

从外贸结构来看,出口商品正向高附加值倾斜。重工业品如汽车、化工制品、金属制品近年出口规模和比重大幅提升,其中汽车已成为近年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汽车巨头如大众、宝马、本田、特斯拉等利用中国产业链优势,加速向新能源转型,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绿色化。

从境外投资结构来看,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制造业投资稳步增长,子行业结构优化。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是投资流量最高的三大领域。

利用外资和国际市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外资和国际市场长期以来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产业体系完善和国内市场扩大,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变得更加重要。

外资和国际市场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源泉和流通渠道。研判二者的变化,才能抓住机遇,稳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制造业对外开放的大门将持续扩大。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彰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目前,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中的制造业条目已全部取消,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也将废除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

中国制造业正与国际高标准接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型。外资在国内制造业发展中具有广阔空间。

中国制造业正加速向产业链中高端转型升级。无论是项目建设还是生产,都展现出惊人的速度,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对此深表震撼。

中国拥有无与伦比的工业体系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形成了以质量和效率为特色的综合优势。随着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深入,高技术和新兴领域的制造业投资将保持快速增长。

“中国制造”正以新姿态征服全球市场。以汽车制造为例,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越日本,位列世界第一,凭借高性价比进入全球电动汽车核心市场。

在电池领域,中国使用铁和磷酸盐替代锂离子电池所需的镍和钴,降低了成本。磷酸铁锂电池占据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超过60%的份额。中国还积极研发钠离子电池,成本有望比磷酸铁锂电池更低。

《哈佛商业评论》指出,掌握核心技术是中国电动汽车的关键优势之一。穆迪认为,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在研发新技术方面速度无与伦比。

随着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商品不断取代传统轻工业品,有望成为未来中国制造的新主导。(摘自:宏观经济研究院/罗蓉、苑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