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提速智能制造 催生转型新动能 四川1500个项目赋能智改数转”

发布时间:2024-05-20 16:22:13 

今年年初,四川提出全面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预计到2027年,制造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将超过64%,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将突破90%,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面覆盖。

行动实施不到半年,四川“智改数转”在建项目已接近1500个,总投资超过4600亿元。

与此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方向的技改投资数据,也印证了四川制造业“智改数转”的良好开局。一季度,四川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9.8%,比1—2月提升近12个百分点。

作为工业大省,四川经济大而不强、工业全而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

如今,四川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智改数转”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突破口,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花结果”。

降本增效提质扩绿 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走进泸州老窖黄舣酿酒生态园,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

配料、润粮、拌料、上甑、摘酒、发酵等传统酿制环节一个不少,但通过应用AI、数字孪生、云计算、工业物联网等智能制造技术,能耗降低了10%,出酒率提高了10%。

年初,号称白酒行业首家“灯塔工厂”的泸州老窖智能包装中心正式启用。通过整合6大信息系统、5条灌装生产线,平均生产速度达到15000瓶/小时,生产效率提高2倍以上,成为四川白酒企业“智改数转”的标杆。

“传统不代表落后,白酒行业也能创新。”泸州市酒业发展促进局局长叶仕良介绍,在龙头酒企带动下,泸州投资1800余万元建成全国首个白酒全产业链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收集整理了全市130多家酒类产业链企业和40多家有关单位的酒类产业数据,建成545个白酒产业相关数据模型,归集超过1.3亿条数据,进一步畅通了酒类产业数据信息链条,为全面促进白酒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四川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不断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在推动制造业降本、增效、提质、扩绿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3年,全省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9.4%、81.7%,智能制造就绪度达20.2%,居全国第4。

对企业而言,“智改数转”带来的降本、提质、增效效果已在实际运用中显现。

2019年,位于德阳的四川亚度家居有限公司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并于2020年建成中国首个“5G+”柔性智能制造工厂。

全面拥抱数字化后,公司每年节约综合成本1500多万元,生产效率提升2.5倍,产品生产周期由原来的30天缩短到3天。

洪雅青衣江元明粉有限公司也受益匪浅。

“虽然短期内投入有所增加,但长期来看,企业生产成本更低、产品优良率更高、生产效率更高,低碳产品在开拓市场时也更有竞争力。”

公司副总陈光平指出,改造升级不仅是一笔“环保账”,更是“经济账”。

该公司生产的元明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洗涤、印染、造纸等行业的化工原材料。公司先后投入 3.23 亿元,完成两条生产线的煤改电升级改造,建成全球最大、国内行业最先进的煤改电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烟气零排放和低碳绿色生产,产品远销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地。

在“智改数转”的引领下,四川传统产业焕发勃勃生机。一季度,四川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4%,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同比增长 9.6%。六大优势产业中,传统产业占比高达七成。

从去年底到今年初,随着国产电动“三蹦子”在海外爆火,位于南充阆中市的四川建雅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雅”)的订单大幅增长,预计今年新能源三轮摩托车产量将超过 10 万辆。此前,该公司一直使用传统手工焊接技术。

自 2022 年起,建雅陆续购入大量高性能焊接机器人,建成业内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涉及裁切、焊接、涂装、总装四个摩托车制造环节的生产车间。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生产基地使用机器人后,不仅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因机器人焊接的一致性,大幅提升了产品品质。

建雅使用的焊接机器人由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诺普”)生产。在赋能传统制造业“数智化”转型过程中,卡诺普专注焊接细分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为该领域的“隐形冠军”。

制造业“智改数转”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目前,四川已吸引人工智能企业 1100 余家,在芯片、整机、软件、算力、人才等方面形成体系化的比较优势。根据对重点企业的调研,今年一季度,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增速突破 20%。

近年来,人工智能日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今年,四川将人工智能列为 1 号创新工程,明确采取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改数转’中涌现的海量人工智能需求场景,将进一步带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突破。

四川在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过程中,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全行业全链条的普及应用,已培育出 38 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其中 10 个入选国家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智赋百景”。

未来,四川将进一步强化技术底座,加速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发展,深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各环节的融合应用,助力各行业转型升级。

本年,四川将建立一批省级以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标杆项目,推动超过40%的规上工业企业进行诊断评估。重点打造60个省级以上“智改数转”标杆项目,新增上云企业数量超过3万家,智能算力规模提升超50%。还将培育5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标识解析注册量80亿条以上。

特写:抱团“拥抱”数字化,打造特钢界“全能王”

近日,记者走访了位于绵阳江油市的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长特”)中坝能源集控中心,原本需要45人值守的大厅如今空空荡荡。

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集控中心更新了智能化操作系统,实现了对能源供应的远程监测和操控。攀长特是江油特冶新材料产业集群的链主企业,去年该集群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在链主企业的带动下,集群上下游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利用“智改数转”加速器,推动集群发展迈上新台阶。2023年,该集群实现产值268.15亿元,较上年增长16.6%。

作为集群内中小企业的代表,四川华岭光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岭光子”)的数字化工厂项目被评为“绵阳市企业数字化改造典型案例”。在华岭光子,数字化智能制造的生产场景令人耳目一新:宽敞的车间几乎看不到工人,智能制造生产线高效运转,特种机器人动作灵活娴熟,技术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即可下达生产指令。

华岭光子信息化主管冯志强介绍道,“厂区90%的工序实现了机器标准化和智能化产出。”数字工厂解决了传统制造模式中的硬件低端、信息孤岛、管理离散等问题,主要产品月产能提升约30%、设备综合效率提升约10%、生产管理协同效率提升约10%,部分工位的人力节省达70%以上。

江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冶金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集群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江油将工业互联网作为关键抓手,深入开展“天府科技云”行动计划,搭建信息化平台,全力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其中,以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四川雷神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江油实施智能工业机器人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大力推进工业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成套装备产业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能力,不断推进制造向“智造”升级。

截至去年年底,江油特冶新材料产业集群制造企业关键工序数控率达58%,企业上云率达81.82%,企业运用ERP系统进行企业管理率达39%。

目前,江油特冶新材料产业集群生产的汽轮机叶片用钢产量全国第一,国家重大装备制造——盾构机上刀圈及刀柄用钢的“江油造”占据四分之一,全国洗衣机轴承用钢60%来自江油。该集群正按照“多规格、小批量、高精尖”的发展方向,打造中国特钢界的“全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