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信贷结构优化助实体经济稳步前行

发布时间:2024-05-20 16:20:29 

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4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业内专家指出,4月份信贷投放合理增长,均衡放贷的效果明显,信贷投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得到提升。

贷款总额保持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利率水平保持低位,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均处于历史低点。

社会融资规模整体保持平稳增长。政府债券发行预计将加快,支撑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速。

信贷均衡投放初见成效。贷款新增量达10.19万亿元,为历史同期高位。信贷投放节奏较去年平缓,为全年贷款增长留有余力。

针对实体经济的五篇大文章,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发挥作用。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高增速。

优化信贷投向,盘活存量金融资源。对优质经营主体提供便利优惠的贷款支持,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抵押补充贷款(PSL)连续两个月净归还。部分早期发放的PSL项目贷款到期,是正常现象。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PSL到期归还也有助于保持流动性平衡。

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贷款利率保持低位,政策措施引导市场利率下行。LPR保持稳定,反映货币政策在稳健中求平衡。

3 月,巴陵炉窑节能股份有限公司顺利获得 1000 万元信用贷款,利率仅为 3.65%,有效解决了技术改造资金短缺问题。预计新项目投产后,公司生产的工业炉窑专用节能装备将实现节能减碳 40% 至 60%。

随着物价温和上涨,实际利率将逐步下降。专家分析认为,近年来,名义利率持续走低,目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短期内,物价低迷对实际利率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具有阶段性。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行业和标志着高质量发展的行业价格水平总体稳定,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基本保持一致下行趋势;与传统落后产能关联度较大的行业和领域价格降幅较大,这是市场机制的作用,这些行业实际利率较高,有利于产能控制和去库存。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复苏向好势头明显,物价将温和回升,低物价对实际利率的影响也是阶段性的,未来将逐步改善。

货币供应量增速将逐步企稳

数据显示,截至 4 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 301.19 万亿元,同比增长 7.2%,环比略有回落。市场普遍认为 M2 同比增速回落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今年以来债市持续上涨。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居民购置理财的热情高涨,银行存款向理财等非银产品转移,非银机构资金充裕,从银行借款买债的需求降低。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随着债券价格走高,相关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率上升,企业活期存款转移至理财的情形也较为明显。

二是资金空转、“手工补息”等现象已得到规范治理。张瑜表示,近期多部门加大对资金“低贷高存”空转套利、银行“手工补息”等现象的规范力度,过去虚增的、不规范的存贷款已有所减少,短期内有“挤水分”效应。但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仍能得到充分满足,金融对经济的支持更到位、效率更高。这既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表现,也能推动经营主体专注主业,避免资金沉淀和空转。

三是金融业增加值核算优化调整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业内专家指出,以往金融业增加值季度核算方法参考存贷款增速,今年一季度起,国家统计局修改为参考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等指标,更能客观反映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度,与年度核算数据也更加衔接。4 月以来,地方政府通过督导存贷款提高金融业增加值的动力明显减弱,这也对 4 月金融总量增速下行有一定影响,相关影响可能在年内持续显现。但真正急需资金的高效企业将获得更多融资,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未减弱。

张瑜表示,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逐步改善、政府部门融资有望加速、债市逐步回归基本面逻辑等因素影响下,预计未来几个月货币供应量增速将逐步企稳。

事实上,发达经济体经验表明,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M2 作为金融总量指标存在一定局限,社会融资规模指标能够更好地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从社融数据来看,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相对平稳。

截至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389.93万亿元,同比增长8.3%,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基本相符。从1月到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达12.73万亿元,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市场人士认为,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3%,依然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表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稳定。预计今年内政府债券发行将加快,全年仍将保持可观的净融资规模,为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提供稳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