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万亿国债大放水,个人也能买?

发布时间:2024-05-20 16:19:38 

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蓄势待发!

5月13日,财政部发布通知,宣布发行2024年一般国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包括20年、30年和50年,均按半年付息。其中,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为3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将于5月17日开始招标发行,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为400亿元。

超长期特别国债是指发行期限不低于10年,在特定时期阶段性发行的、具有特定用途的国债,不列入赤字,不增加赤字率。本轮超长期特别国债将重点用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5月13日,多家广东银行表示,目前尚未收到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销售通知,是否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仍需相关部门进一步通知。

发行周期超预期 发行用途与高质量发展关联度高

本轮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安排显示,发行期限分为20年、30年和50年,从5月17日首发至11月中旬发行完毕,共发行22次,发行时间主要集中在三季度。

广开首席产研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指出,本轮超长期特别国债有三个突出特点:发行期限特别长、连续发行且规模特别大、发行用途与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关联度特别高。20~50年特别国债覆盖了2030、2035年、2049年等关键时间节点,不但能够为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等提供充裕的超长期资金,同时超长久期还摊薄了国债的付息压力。

发行安排显示,今年万亿元特别国债的发行周期超市场预期,发行节奏较为平缓。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表示,这有利于避免因集中发行而给资金面造成阶段性压力。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指出,拉长发行节奏一方面基于现在的市场环境,经济复苏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拉长期限有利于超长期特别国债以市场可接受的利率水平逐步发售,也让市场有充足时间偿还国债,且有利于相关投资项目的遴选和落地。

对债市供给冲击有限 降准降息或将落地

连平分析,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既可以拉动当前的投资和消费,又能筑牢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同时利好地方财政休养生息,将带来多方面的利好。

林江指出,当前利率水平较低,发行国债的利息成本相对较低。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很可能使得市场资金收紧,若公众认购比例较高,也有可能间接推高利率。“从刺激经济角度来看,如果落实到位,将有助于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回升。”

在对债市的影响方面,冯琳分析,今年特别国债的发行周期比较长,节奏比较平缓,这就平滑了其发行可能给债市造成的供给压力。

由于市场早已预见了特种国债可能带来的供给压力,后续发行对债市造成的利空冲击将有限。

甚至由于发行周期比市场预期更长,反而会提振债市情绪。”冯琳表示。

国海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靳毅称,为了对冲超长期特种国债、地方债发行对债市的影响,避免财政发行成本过度抬升,5月和6月有望采取降准、降息政策。

或采取市场化发行,是理想投资品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能否购买超长期特种国债?记者了解到,个人投资者是否可认购取决于具体的发行对象。若以市场化方式发行,普通投资者可能有机会购买;若定向发行,则不能购买。

业内专家认为,此次超长期特种国债很大可能采取市场化发行。

“从招标安排看,本次特种国债发行应为市场化发行,而非定向发行。”冯琳表示,采取市场化发行既体现了推进债券发行市场化定价的决心,也利于调动社会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靳毅认为,随着国债市场参与主体增加和流动性改善,国债供给对市场的压力减小,近年来官方倾向于全部采用市场化发行方式。本轮超长期特种国债可能通过市场化发行投放市场,引入保险等非银机构长期资金,降低银行机构对超长期国债的持有,缓解银行业的“期限错配”风险。若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缺资产”的现状,使债市供需更均衡。

也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国债期限太长,普通个人客户可能难以接受,但具体如何发行需等待通知确认。

连平建议,为促进本轮超长期特种国债发行顺利进行,可考虑同时向机构和个人发行。不同债券批次的发行对象可适当侧重和区别。

“超长期特种国债有国家信用担保,风险低、流动性强,免征利息所得税,且收益率高于中短期国债,因此是理想的投资品。”连平表示。

回顾:已发行五次特种国债

历史上,我国已发行过五次特种国债,包括三次新发(1998年、2007年、2020年)和两次续作(2017年、2022年)。从历次特种国债的发行期限来看,最短为3年,5~10年较集中,最长为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