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监管下TLAC债券加速落地 预计5月15日正式发车
临近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阶段性达标期限,TLAC非资本债券(TLAC非资本债)的发行提上日程。工商银行将于5月15日发行2024年TLAC非资本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达300亿元,有望成为TLAC非资本债的首单。
除交通银行的考核时间为2027年外,其他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仅剩不到七个月的时间提交达标结果。TLAC非资本债将对国内银行业的整体资本充足率产生何种影响,以及是否会导致传统银行次级债品种结构发生变化,尚有待观察。
金融债“新品”即将面世
我国首只TLAC非资本债券即将发行。近日,工商银行披露了《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第一期)》发行计划,拟募集资金用于提升总损失吸收能力。
根据募集说明书,本期债券基本发行规模为300亿元,其中品种一基本发行规模为200亿元,品种二基本发行规模为100亿元。品种一为4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品种二为6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均设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
TLAC非资本债是指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满足TLAC要求而发行的金融债券,具备损失吸收功能,且不属于商业银行资本。
联合资信在评级报告中指出,工商银行近年的资本充足性指标有所提升,资本保持充足水平。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TLAC监管要求的实施对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次TLAC非资本债的发行将进一步提升其资本充足水平。
TLAC监管体系的建立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防止“大而不倒”现象再次引发系统性风险,加强金融监管体系的必要性凸显。2015年11月,二十国集团采纳了金融稳定理事会提交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条款》,确立了跨国适用的TLAC基准。
该条款要求大型金融机构保有充足的自有资源,在遭遇财务困境时能够通过“自我救赎”方式维系核心业务和基本服务运行,避免依赖外部政府救援。
202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建立了中国版的TLAC监管体系。根据《管理办法》,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风险加权比率应于2025年初达到16%,2028年初达到18%;杠杆比率应于2025年初达到6%,2028年初达到6.75%。
TLAC实施有助于提高国内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TLAC非资本债的实施可能会对国内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产生积极影响。这是因为TLAC非资本债的发行要求银行提高其资本充足率,以应对可能的损失吸收能力不足的情况。这可能会促使银行采取更严格的资本管理策略,加强风险管理,优化资产组合,从而降低风险暴露。
TLAC 非资本债券的发行对银行的资本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推动其优化结构并提高长期资本来源的占比。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承担着维护金融稳定体系的重任,它们需要具备额外的损失吸收能力。TLAC 非资本债券自推出以来,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满足监管要求的关键途径。
自 2011 年以来,金融稳定委员会公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数量一直保持在 28 至 30 家左右。目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均被纳入其中。其中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在 2025 年 1 月 1 日前,交通银行在 2027 年之前,必须满足 TLAC 风险加权比率不低于 16% 的要求。
为了达到 TLAC 合规标准,五大国有银行已开始着手准备并采取措施。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五大行均已公布 TLAC 非资本债券发行额度,合计发行规模高达 4400 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的发行规模分别为 600 亿元、500 亿元和 500 亿元,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计划发行不超过 1500 亿元和 1300 亿元的 TLAC 非资本债券。
金融专家余丰慧指出,TLAC 非资本债券的发行将影响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为此,银行需要建立更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对 TLAC 非资本债券的发行、定价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管理。银行需更加关注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管理,确保在债券发行过程中避免信用风险事件。
在 2023 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多位国有大行管理层表达了对 TLAC 要求的应对态度。中国银行副行长张毅表示,2025 年实现 TLAC 达标是该行的目标,而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则认为,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交通银行将会遵循国内外监管要求,把握市场动态,有序发行符合资格的债务工具,以满足 TLAC 达标要求,持续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截至 2023 年末,五家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 工商银行:19.10%
- 农业银行:17.14%
- 中国银行:17.74%
- 建设银行:17.95%
- 交通银行:15.27%
对于 TLAC 非资本债券的发行进度,由于需要完成监管审批等一系列程序,业内普遍预计实际发行工作可能在今年二季度启动,且初期发行规模预计相对保守,不会立即达到较大金额。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TLAC 非资本债券推出后,可能会改变银行次级债的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由于 TLAC 非资本债券是一种安全性较好、发行期限可能较短的新型银行次级债品种,它的推出可能会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这可能导致传统银行次级债的发行量减少,或者使得传统银行次级债的发行成本上升。TLAC 非资本债券的关键要素(例如发行规模、期限、利率等)将受到市场供需、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未来,期待 TLAC 非资本债券在市场上的表现能够持续稳定,为银行提供更多的资本补充渠道。
柏文喜进一步强调,随着 TLAC 的实施,银行可能需要发行更多非资本债券来补充资本,这将使得次级债的优先级降低。随着市场对 TLAC 非资本债券需求的增加,一些银行可能会考虑将其纳入自己的资本补充工具篮子中,这将使得银行的资本补充工具种类增多。
随着 TLAC 非资本债券的推出,银行的次级债可能会呈现出期限加长的趋势。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银行可能需要重新制定其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