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广东制造业人才培育新篇章:打造产业振兴生力军

发布时间:2024-05-20 16:18:38 

在今年年初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要坚持高标准精确引进和高质量自主培养双管齐下,优化执行省市重大人才工程,推动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使广东的人才金字塔「塔基更实、塔身更强、塔尖更高」。作为省属理工科大学「长子」,近年来,广东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广工」)全面推进「1+2+3」攀撑计划学科提升工程,探索「新工科」教育,大力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趁着「五一」假期,在小米公司从事机器人研发的庄少滨,回到母校广工看望老师;瞅准智能母婴赛道,张洲铨和广工几个同期毕业生,为了共同的创业梦想而奋斗;留在广工任教的胡湘宏,立志培养更多集成电路人才……虽然走的路不同,但这些年轻人目标明确、冲劲十足。

当前,以机器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涉及多门学科和专业,因此传统的细分专业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行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鉴于此,这些年来,广工横向打破专业、学院壁垒,纵向打通校企协同育人渠道,开办粤港机器人联合学院,成立集成电路学院,打造 IC 班、粤芯班、埃安班等特色班,探索跨学科多专业融合、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厚基础、强能力、宽视野、多样性、敢担当」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紧盯产业急需 抢下「先手棋」

12年前,在国外集成电路和 EDA 行业工作 25年的熊晓明,毅然决然放弃一切回到国内。当时,他在调研中发现,整个华南地区集成电路设计相关本科专业稀缺,人才不足导致产业发展缓慢。入职广工后,他牵头探索创建集成电路设计和电子设计自动化专业班(简称「IC 班」)。

产业在升级转型过程中,对机器人应用的市场需求日益强烈。于是,广工在 2015年联合东莞松山湖 XbotPark 机器人基地、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成立粤港机器人联合学院,培养机器人工程领域人才。

抓住广东打造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机遇,广工在 2022年开设匠心班,为芯片制造行业持续输送工程师人才。腾讯实验班为广东信息产业发展储备人才资源,埃安班、传祺班为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可以看到,广工人才培养的每一步「棋」,都下在产业急需紧缺处。

「广工厚植产业基因,服务国家所急、广东所需,做实‘与产业深度融合’,力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学科交叉,应需而变育人才,实现学校与国家、大湾区、广东的同频共振、命运相系。」广工党委书记胡钦太说。

打破专业壁垒 校企协同育人

「随着知识与技术创新复杂性、复合性程度日益增加,社会对具备解决关键领域工程问题的人才需求逐渐增强。」广工校长邱学青说,这要求高校必须立足区域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强化多学科交叉,注重学生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粤港机器人联合学院首位毕业生张洲铨回忆求学时光,提起学生们经常聚在一起做项目,甚至宿舍中都悬挂着小黑板。

学院院长阎秋生介绍,该学院首届招生整合了六个学院资源,融合了七大专业,包括机械制造、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020年,广工开设了机器人工程专业。

学院采用“2+2”学制,前两年学习原专业知识,同时共同学习融合性机器人工程课程,后两年集中学习机器人工程课程。

IC班也融合了多个学院的专业,如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学生前两年或三年在不同学院或专业学习,在大三或大四通过选拔后,集中进行集成电路培养,采用“2+2”或“3+1”学制。

2023年匠心班招生涉及八个学院、27个专业。广工的产业学院和特色班背后都有企业的参与。

十多年来,IC班与广州国家IC基地、大湾区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培养了上千名集成电路领域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广工集成电路学院还与华为、粤芯半导体等多家企业合作,开设了特色班,为大湾区的产业输送契合行业需求的人才。

作为第一家与华为签约的“智能基座”高校,广工围绕华为昇腾、鲲鹏生态开展课程改革,开设了48门融合华为技术的校内课程,覆盖六个学院的3000多名学生。

庄少滨回忆起与同学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的情景,在比赛中以毫秒之差战胜厦门大学战队。“比赛不仅提供了与其他学校交流的机会,还可以在压力下激发潜力。”他表示,在学校的训练使得工作后能够快速上手,目前已参与到小米机器人的研发中。

张洲铨毕业后与同学共同创业,负责无弦吉他的软件开发。产品首批上架500台,在30秒内便售罄。“学校的项目制课程让我们深入了解企业和市场需求,帮助我们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他说。

IC班第一期毕业生胡湘宏受老师影响,决定继续深造,直到取得博士学位,最终留校任教。“特色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应用途径。”胡湘宏表示,尽管教材和课程难度很大,但师生交流频繁,大家愿意付出努力攻克难关。

办学66年来,广工培养了50万名专业人才,其中92%留在广东工作,80%奋斗在产业一线,不少毕业生进入华为、大疆、广汽和比亚迪等企业,成为广东制造业中坚力量。目前,广东正大力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

胡钦太表示,学校将坚定执行“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全面提升自主培养水平。紧贴国家战略,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化工、环境等国家急需领域,培养战略科技人才,使人才培养更契合国家和广东的需求。

文/南方日报记者 王聪 通讯员 杜清 李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