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追溯碘盐来由,远离碘缺乏症

发布时间:2024-05-23 07:26:09 

5月15日是我国第31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的主题是“食盐加碘防疾病,平衡营养健康行”。

碘缺乏病是由外环境缺碘导致机体碘摄入不足,引发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进而形成一系列健康问题的综合征。具体表现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地方性克汀病(呆小症)、地方性亚临床型克汀病以及生育功能障碍(如不孕、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以前,这些疾病被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现在统一称为碘缺乏病,以更全面地反映碘缺乏导致的各种健康问题。

碘缺乏病的临床表现受缺碘程度、持续时间和病人体质等因素影响。成年人碘缺乏可能表现为畏寒、精神萎靡、便秘、记忆力下降和白天嗜睡,这是由于缺乏甲状腺素导致机体基础代谢率降低所致。未成年人碘缺乏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生长,表现为学习能力差、反应迟钝、身材矮小,临床上称为呆小症。孕妇碘缺乏可能导致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出生后婴儿面容奇特、体重较低。

碘缺乏病的发生主要由环境缺碘和饮食不当引起。一些远离沿海地区和海拔较高的山区,土壤和水中的碘含量极低,尤其是受到冰川冲刷或洪水泛滥的地区。如果膳食结构不合理,缺乏海鲜、海带、海藻和紫菜等富含碘的食物,也容易导致机体缺碘。

碘缺乏病的危害范围广泛,因此被定义为“综合征”,包括:最常见的甲状腺肿、最严重的克汀病以及因碘营养不足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研究表明,妊娠期间轻微的碘营养缺乏就会造成轻度的发育损伤。这种损伤难以觉察,一旦发生,也无法通过后期营养强化或治疗手段恢复,因此孕妇和胎儿是碘缺乏病防控的重点人群。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WS/T 578-2017)》标准,普通成年人每日碘摄入量应不少于120微克,最高不超过600微克;孕妇每日应摄入不少于230微克,哺乳期女性应摄入不少于240微克。

预防和治疗碘缺乏病可以通过以下措施:

  • 饮食调整:增加海带、紫菜等富含碘的食物摄入,尤其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和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应特别注意碘摄入量是否充足。
  • 食盐加碘:在食盐中添加碘是一种有效的碘缺乏预防措施。碘盐是国家食盐加碘计划的主要手段,居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购买和使用碘盐。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饮食调整,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锻炼身体、早睡早起、避免吸烟和酗酒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
  • 关注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孕妇和体弱多病者更容易出现碘缺乏问题,需要格外关注和照顾。

如果出现碘缺乏病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同时需要配合饮食调理,如使用加碘食盐烹饪等。

一个地区的碘元素含量与其居民的碘营养状况息息相关。根据《碘缺乏地区和适碘地区划定标准(WS/T 669-2020)》,饮水中碘含量中位数低于 40 微克/升的地区属于碘缺乏地区。

各地食盐加碘剂量经过科学计算和实践验证,正常饮食情况下,食用碘盐可以满足居民的碘需求。如果长期不食用碘盐,又缺乏其他外源性碘补充,则会出现碘营养缺乏。

国内外实践表明,食盐加碘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经济、最便捷、最安全的措施。均衡合理的碘营养摄入对于维护个人和家庭健康至关重要。(中国经济网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