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国产良品称霸天下,过剩产能彰显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4-05-22 20:43:36 

据悉,当地时间 5 月 6 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爱丽舍宫与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新能源产业通过公开竞争逐步提高了自身实力,具备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应,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还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做出了重大贡献。

无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都不存在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近期,美国等国家的官员和媒体不断炒作中国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而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法国企业家阿诺·贝特朗以概念澄清和数据佐证等方式证明,上述说法根本不成立。

贝特朗表示,美国宣扬所谓的“中国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论”,实际上是因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强劲,美国难以匹敌,因而寻找对中国产业采取敌视措施的理由,“耶伦真正想要求中国的,就像一名短跑运动员要求尤塞恩·博尔特跑慢一点,因为美国跟不上”。

“数据根本不支持‘中国存在产能过剩’的说法”

环球时报:您认为什么是“产能过剩”?中国的新能源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贝特朗:根据定义,产能过剩是指一个行业的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导致效率低下和利润减少。

如果出现过剩产能,则意味着你拥有未使用的产能,有大量未售出的商品,需要降价和减少利润才能售出产品。

从上述方面看,数据根本不支持“中国存在产能过剩”的说法。

在产能利用率方面,中国过去 10 年基本保持稳定。

中国的工业产能利用率为 76%,而美国为 78%,大致相当。

没有迹象表明中国的库存水平正在增长。

在利润率方面,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上涨了 10.2%。

这表明中国并非以不合理的价格出售产品以清理库存。

实际问题不是(中国)产能过剩,而是竞争力(太强)。

显然,中国企业的竞争力非常强劲,尤其是在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行业。

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如此之强,以至于美国企业无法与之竞争。

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这种(中国的)竞争力并不是通过不公平的手段获得的,甚至也不是因为劳动力低廉,“廉价劳动力”的说法在中国已经不再成立。

中国的竞争力来自于国家拥有极其高效的供应链。

无论你想制造什么东西,都可以在中国找到所需的一切。

这个巨大的优势使中国产品的价格比其他国家更便宜。

这种竞争力也与能源价格有关。

例如,在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方面,德国的能源价格比中国高很多,这对最终产品的价格影响很大。

中国的竞争力还源于不断创新。

中国已成为一个创新强国,通过创新使其产品更便宜。

所谓的中国(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论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实际上是在说中国(企业)实在太有竞争力了。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眼中的中国,就好比一位短跑运动员请求“牙买加闪电”博尔特跑慢一点,因为美国跟不上,这是不公平的。

环球时报:如果美国继续对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实施贸易保护,会产生什么影响?

贝特朗:毫无疑问,这将对全球能源转型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如果以某种方式限制中国制造和出口能源转型所需的产品,将极大地拖延这一进程。这是最简单的逻辑,这样做简直就是犯罪,因为气候变化是我们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所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

环球时报: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拨款近 3700 亿美元用于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您如何看待美国一边指责中国为电动汽车提供补贴,一边自己大力补贴本国类似企业?

贝特朗:只看表面才会感到矛盾。如果你退一步思考,就会发现其实这里并没有矛盾:所谓中国(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论”的出现,是因为美国希望发展自己的清洁能源产业,他们需要一种说辞,给对中国产业采取敌视措施找理由。

事实是,中国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早地真正理解了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中国几乎 20 年前就开始致力于发展这个领域,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优势。20 年后,美国才开始意识到明天的世界将由清洁能源驱动,而他们在这个行业几乎“一无所知”。

显然,他们不希望看到未来世界的最大能源供应国是中国,因此正在极力追赶中国,并且试图通过诸如“产能过剩”之类的言论和举措来阻止中国的发展。

环球时报:按照美国的逻辑,也许我们应该说美国的高端芯片产业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

贝特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是的,按照美国的逻辑,情况是这样的,但我喜欢中国的一点,也是中国成功背后的关键原因之一,那就是它不按照美国的逻辑行事。

我认为中国始终牢记自己的行为也是在向世界传递信息,中国希望世界各国都能看到美国是如何对待中国的,中国是如何对待美国的,然后(由这些国家)自己决定在这段(中美)关系中谁更加成熟。从长远来看,这对中国是有利的。世界各国无疑希望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秩序,因此美国越是表现出令人震惊的虚伪以及不公正,就越会在世界眼中变得令人反感,失去自己制定规则的合法性。

环球时报:德国总理朔尔茨此前在访华期间表示,他对德中企业在“氢”技术领域的合作印象深刻。您也提到了中国和法国在核电站领域有合作项目。这些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绿色合作会带来什么影响?

贝特朗:我坚信,在面对全球性挑战时,越是全球范围内的合作越好。

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时,至关重要的是避免像新冠疫情期间那样的政治化局面。当时,各国对抗而非合作,未能有效抵抗病毒。

任何促进团结与合作以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都应受到赞扬,而不是制造分歧。

从战略角度来看,我认为欧洲国家应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竞争对手或供应商。中国可以从欧洲承担的角色中受益。

《环球时报》:您和您的家人、朋友会使用中国电动汽车或其他新能源产品吗?

贝特朗:没有。

这讽刺了关于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论点。

在中国以外,中国汽车很少见。去年,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公司比亚迪在欧洲仅售出约 1.5 万辆汽车,而丰田售出近 120 万辆,日产售出超过 30 万辆,韩国现代售出约 100 万辆,铃木售出 20 万辆。

相信那些宣扬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报道的人可能会认为西方国家被中国汽车淹没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人们担心,如果中国开始出口更多汽车,本土汽车公司将面临激烈竞争。这种担忧更多源于对未来的臆想,而不是现实。

《环球时报》:面对美国政府和媒体的抹黑,您认为如何让世界上其他国家更多民众了解真相?

贝特朗:最好的办法是尽可能多地邀请人们来中国,亲眼看看这个国家。人们通过亲自了解中国,可以最有效地了解中国。

人际交流和开放是应对西方宣传的最佳方式。

“这个决定使法国领先美国 15 年”

《环球时报》:1964 年,在冷战背景下,戴高乐将军做出了与新中国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定,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您如何评价过去 60 年的中法关系?您认为这段关系的亮点和成就是什么?

贝特朗:戴高乐时期的法国外交政策非常重视法国的主权,即法国根据自身利益做出决定。

当时,戴高乐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存在。它就在那里。无视它就是愚蠢,因为它越来越强烈。”他意识到,不能忽视中国,也明白,如果法国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国的西方国家,意味着法国再次站在了历史的正确一边。

这个决定使法国领先美国 15 年。戴高乐将军深深明白,此举将使法国从与中国的未来关系中受益,毕竟,“第一个”只有一个。幸运的是,这个国家一直是法国,这使法国在中国历史上拥有了特殊地位。

法国企业从中国市场中获益匪浅,中国也从法国技术中受益。例如,法国电力集团帮助中国在广东省台山市建造了一座核电站。法国的奢侈品行业也从中国市场获得了巨大收益。可以说,两国之间的关系是富有成效的。

中法高层互动释放的信号

中法高层互动频繁,对外传达了哪些信号?法国学者贝特朗表示,这显示了以下几点:

  • 法国展现出在国际舞台上仍能发出独立声音,作为独立力量的价值。
  • 中国展示了西方在对抗中国问题上并非铁板一块。

贝特朗引用英国前首相帕麦斯顿的名言:“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他认为大多数西方国家并不希望中美对抗,因为这与它们的大部分利益不符。

法国前外交部长韦德里纳曾表示:“法国外交政策旨在使明天的世界由几个极组成,而不仅仅是一个极。”对法国来说,受制于美国完全不符合自身利益,意味着美国可以将所有议程强加给法国。

法国摆脱美国影响的讽刺

25年前,韦德里纳发表了上述言论。此后法国重新加入北约,并在许多方面受到美国的影响。尽管中国确实成为了美国之外的另一个极点,但法国并未成功地摆脱华盛顿的影响,这有些讽刺。

法国外交精神仍然是法国外交基因的一部分。中国的崛起可以帮助法国实现更加独立自主的目标,使法国和整个欧洲成为一个独立的极点。

西媒炒作的“魅力攻势”

一些西方媒体不断炒作中国对主要欧洲国家发起“魅力攻势”,以抵消美国的影响。贝特朗对此有何看法?

贝特朗表示,中国明白欧洲可以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发挥平衡作用,避免冲突。如果一定要说(中国对欧洲发起)所谓的“魅力攻势”,那这一攻势发出的信息是中国正在告诉欧洲人——希望你们继续保持独立、发挥平衡作用。

欧洲(一些国家)抱怨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这有些虚伪,因为中国是欧洲从这场(乌克兰)危机中得到解救的最好的机会。中国为什么要为了与西方站在一起而孤立自己,或者与最大邻国俄罗斯敌对?中国知道美国的首要目标——甚至比打败俄罗斯还要重要——就是遏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