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只TLAC非资本债即将发行,开辟债券市场新篇章
工商银行拟于5月15日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简称TLAC非资本债),首期发行规模为人民币300亿元。牵头承销商为中信证券,联合资信评级机构授予本期债券信用评级AAA。
作为五大全球系统性重要性银行之一,工商银行近期公布了一季度业绩。今年一季度,工行实现营业收入2198.43亿元,同比下降3.41%;净利润876.53亿元,同比下降2.78%。其中,利息净收入1614.01亿元,下降4.16%;年化净利息收益率1.48%;非利息收入584.42亿元,下降1.25%。
为维护经济稳定发展,全球系统性重要性银行需具备抵御损失能力。2021年,央行、银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要求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2025年1月1日起不低于16%,2028年1月1日起不低于18%;杠杆比率2025年1月1日起不低于6%,2028年1月1日起不低于6.75%。TLAC非资本债券是满足此要求所发行的金融债券。
2023年,金融稳定委员会公布了全球系统性重要性银行名单,国内共有工行、农行、建行、中行、交行入选。此后,五大行持续公布TLAC非资本债发行计划,发行规模均不超过千亿,其中工行、建行、农行分别为600亿、500亿、500亿元;中行、交行分别计划发行不超过1500亿、1300亿元的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
为满足TLAC达标要求,工行于2月1日决定发行TLAC非资本债,不超过600亿元。此次发行的首期债券,期限分别为4年和6年,基本发行规模分别为人民币200亿元和100亿元,在第3年末、第5年末附有发行人赎回权。债券发行期限为2024年5月15日至17日,共3个工作日。
记账日为 2024 年 5 月 15 日。若本期债券中任何品种的实际全场申购倍数(全场申购量/基本发行规模)α≥1.4,发行人有权行使对应品种超额增发权,品种一和品种二的增发规模不得超过 100 亿元人民币。
债券附有损失吸收条款,当发行人进入处置阶段时,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可强制要求,在二级资本工具全部减记或转为普通股后,部分或全部减记本期债券。
这是我国首只 TLAC 非资本债,此次发行意味着工商银行即将完成发行计划的 50%,有助于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升抗风险和损失吸收能力。
针对 TLAC 达标问题,多家国有大行在业绩发布会上作出了回应。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王生柳表示,建行目前的资本充足率已接近 18%,加上资本新规实施带来的利好因素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的补充,2025 年达标 TLAC 要求不会有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