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专项债发行亟待提速 经济大省仍肩负重任

发布时间:2024-05-21 09:25:20 

记者王珍报道,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专项债发行较慢,主要因财政收入充足、地方政府化债等因素。在会议要求下,后续专项债发行和使用节奏预计会加快。

专项债是为公益项目发行的政府债券,由公益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近年,专项债成为积极财政政策工具,在扩大投资、稳定经济增长方面作用显著。新增专项债作为增量资金,备受市场关注。

Wind数据显示,今年1-4月,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额为7244.48亿元,同比下降55.3%。今年前四个月完成全年额度的18.5%,低于上年同期的42.7%。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解释,发行进度偏慢一方面因往年为应对疫情,年初发行规模较大;另一方面也与项目资金需求、施工条件、债券利率有关。相关部门也在提高项目质量、加强前期准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放缓还与去年四季度万亿国债增发以及地方政府持续化债有关。国家发改委安排,增发国债项目将于6月底前开工建设。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闫彦明表示,政治局会议要求后,专项债发行和使用进度有望加快。据各地地方债发行计划,二季度将发行约17万亿元专项债,其中新增专项债规模约为1.2万亿元,发行节奏比一季度快。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表示,二季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量将大幅增加,为基建投资提供资金,基建投资增速将持续较高。

4月2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财政部完成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筛选,共筛选出3.8万个项目,专项债券需求约5.9万亿元。发改委将督促各地严格把握项目质量,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进度,扩大有效投资。

多数重点化债省份未发行专项债。地区来看,经济大省新增专项债发行较快。截至5月7日,山东、广东、浙江、福建、河南共发行51.9%的专项债。甘肃、贵州等11个省份尚未发行新增专项债,其中9省为重点化债省份。

闫彦明向界面新闻表示,在 12 个重点化债省份中,只有广西、重庆和内蒙古发行了新增专项债,这表明这些地区在债务管理上采取了更谨慎的态度。

此前,银河证券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从今年一季度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计划可以看出,“经济大省扛大梁”的趋势明显,重点化债地区的政府新增债务大幅压降。在“化存增量”的背景下,各省新增债券额度较上年出现显着分化,重点化债省份政府债券融资以再融资债券为主,新增债券规模大幅缩减。而山东、浙江、江苏等经济大省的新增债券仍保持一定的规模。

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低于预期

4 月 30 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确保债务高风险省份和市县既真正压降债务,又能稳定发展。

提到化债,不得不提特殊再融资债券。特殊再融资债券是指募集资金用途为“偿还存量债务”的政府债券,本质上是一种“借新还旧”的融资工具。

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地方政府累计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 890.98 亿元,其中,贵州发行 624.98 亿元,天津发行 210.8 亿元,河北发行 55.20 亿元。贵州和天津均为重点化债省份。

去年 9 月底,特殊再融资债券重新发行,截至年末,这类债券共发行近 1.39 万亿元。此前,许多财税专家预测,2024 年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规模有望再次突破万亿元。

从目前情况来看,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远低于预期。冯琳指出,特殊再融资债置换隐性债务的本质是将隐性债务显性化,理论上存在发行上限。地方政府化债不能仅依赖于特殊再融资债券,而需要结合其他化债手段。

我国地方债实行限额管理,地方债余额限额由上一年的余额限额和当年的新增限额之和决定。特殊再融资债理论上的发行上限即为各地地方政府的限额与余额之差。截至 2023 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 407372.9 亿元,限额为 421674.3 亿元,二者之差为 1.43 万亿元,这也是特殊再融资债理论上的最大发行额。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差额比 2022 年末的 2.6 万亿元缩小了近 1.2 万亿元。“近期银行贷款置换城投非标债务、央行 SPV 化债工具等其他化债举措也有了实质性进展,地方也在积极推进城投平台转型和存量资产盘活。随着化债手段更加多元化,化债方案不断成熟,地方化债对特殊再融资债这一单一手段的依赖也会有所下降。”冯琳说。

4 月 25 日,柳州市投控集团宣布,下属子公司柳州市北城绿色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获批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置换非标债务专项贷款 2.3 亿元授信额度,打响了投控集团置换非标债务专项贷款的第一枪。

有媒体报道指出,柳州市在化债过程中,获得央行 SPV 应急流动性贷款支持,但尚不清楚是否用于上述非标债务置换。闫彦明也认为,今年的化债手段可能更加集中在金融领域,包括债务重组和置换、应急流动性贷款以及统借统还等方式。“与去年相比,今年大规模发行再融资债券的可能性降低。”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