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乃无稽之谈:需求强劲 未来可期

发布时间:2024-05-20 16:22:40 

“产能过剩论”不仅无助于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还会阻碍国际合作,破坏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最终损害全球利益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拖累全球经济的绿色转型。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中国新能源产业通过开放竞争积累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存在所谓“产能过剩”。

西方政客炒作“产能过剩论”,本质上是将其作为遏制中国技术突破、打压中国经济的政治工具。他们一面渲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一面保护本国新能源产业,提高市场进入门槛,这种做法违背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延续了冷战思维。

需要澄清概念,了解中国新能源的真实情况。其蓬勃发展是市场规律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中国长期战略、资源投入、政策支持和科研攻关的结果。

国内需求方面,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对化石燃料的替代,需要不断扩大新能源产能。极端气候也促使清洁能源替代短缺的水电。

全球范围内,已达成共识,需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提升至三倍。无论中国还是全球,面临的关键问题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严重短缺。

要认清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价值贡献。

成本压降惠及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与民众福利。

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具有技术、成本优势和长期稳定的政策环境,以更低成本制造了更优质产品,扩大了新能源产品在全球的应用。

如得益于中国企业的创新引领与国际合作,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和安全性大幅提升,而且比燃油汽车更具价格竞争力。

另外中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价格还要高于国内市场,并不存在倾销行为。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也给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改善。

国际合作孕育无限可能。

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是经过多年市场竞争、优化获得的,依托于中国全产业链无缝衔接的制造能力,吸引了大量欧美企业在华设厂。

同时在一些经济体,政策框架和市场设计不明确、电网等基础设施薄弱、利率等资本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了新能源的发展,私人投资意愿低,这就需要国际社会做更多的工作。

中国新能源企业通过建立海外工厂、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以开放的心态与世界各国分享新能源技术和经验,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和全球绿色转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要合作共赢,不要对抗思维。

正是由于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

政府出台政策措施加速本国新能源的开发已经是国际社会的一致倡议和共同实践,当前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推出发展新能源的政策,美国在《通胀削减法案》《两党基础设施法案》中也提出财政激励等多种措施加速新能源发展。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新能源产业作为全球性产业,其发展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和合作。

我们必须清晰地意识到,中国新能源产业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产能不足;中国新能源的发展,不仅推动了自身能源转型,而且还惠及全世界;中国在新能源产业合作上,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秉持开放、共赢的态度,愿与世界各方一道,共同应对全球能源转型和环境挑战,以实际行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而这,也是中国与美西方最本质的不同:大国之间不总是零和博弈和对抗,是可以合作共赢的!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湖北省委会副主委,湖北经济学院院长方洁

作者:本报特邀评论员 方洁

文字编辑:司晋丽

新媒体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