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沪指创年内新高后,地产板块异动引猜测

发布时间:2024-05-20 16:21:40 

热点:沪指创年内新高,房地产板块突现异动

上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 1.60%、1.50%、1.06%。其中,上证 50 表现优于中证 500 和中证 1000,权重板块对市场构成支撑。交易量较前一周略降,市场观望情绪浓厚,再次出现板块轮动。

板块方面,房地产板块本周涨幅居首,延续五一假期后的震荡上行态势。在杭州和西安取消住房限购政策后,市场反应积极,板块明显拉升。

政治局会议后,各地政府积极调整房地产市场政策,为行业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提振了市场情绪。近年来,一二线城市密集出台房地产政策,预示着政策节奏可能会进一步加快,支持房地产板块反弹持续并延续涨势。

展望本周,市场主线行情持续,板块轮动或将延续。政策持续发力带动消费动能稳步提升,加上中国 4 月进出口数据超预期,外部补库需求仍在。投资者可关注 WTI 油价下行预示的降本效应,以及新加坡富时 A50 股指走势,作为市场风险偏好和走势的判断依据。

热点:瑞典央行降息后,欧美央行动作频频

继瑞士央行后,瑞典央行成为第二个采取宽松政策的发达国家央行。主要原因在于,瑞典经济连续四个季度萎缩,失业率上升,但 HICP 已接近 2% 的通胀目标,抗通胀成效显著。

英国央行维持利率不变,但决议中支持降息的阵营增加至 2 人,释放出鸽派信号。基本面方面,3 月英国不变价零售销售指数同比增长 0.8%,扭转 2 月负增长态势,消费者信心和经济活跃度增强,提振股市整体表现。

由于能源价格波动下行和平均周薪增速放缓,英国 3 月 CPI 继续下降,通胀压力缓解。市场提前抢跑降息交易,定价英国央行转向后经济将逐步复苏,英国富时 100 指数再创新高。

相比之下,近期美国经济“硬着陆”风险日益显现。4 月非农就业增长放缓且工资增速降低,表明长期高通胀影响经济降温,居民实际消费需求疲弱。供给端,ISM 制造业 PMI 转为收缩,新订单减少库存增加,预示下游需求放缓,批发商和制造商库存或将上升,主动补库周期缩短。

非制造业 PMI 时隔 16 个月转为收缩,商业活动大幅降温,新订单回落,经济压力进一步加大。

市场再次升温下调利率的预期,导致美股和美元指数承压,而美国国债和非美资产的配置价值相对提升。

欧洲央行降息预期盛行,市场提前交易导致主要股指集体收涨;美国经济面临“硬着陆”风险,美联储的态度再次转为鸽派。

非美货币走强,非美市场风险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降息可能导致汇率贬值,从而使出口型企业受益。

以日本为例,日元目前已创下34年新低,使出口商品更具竞争力,从而提高出口企业的利润。丰田汽车今年以来的涨幅已超过32%。

面对经济增长有限,依靠货币贬值获得竞争力的现象可能会蔓延全球市场流动性。投资者应关注本周美国的CPI数据,以对照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寻找大中华区板块配置的逻辑。

热点:集运指数

欧线期货主力合约走强,刷新历史新高。中国的进出口数据超出预期。该如何解读?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方向?

解读:欧线集运狂飙,续创历史新高,背后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 地缘紧张局势加剧导致红海地区的集装箱船运输受到干扰,供应持续紧张。

全球航运龙头马士基表示,预计2024年二季度远东与欧洲之间的运力将下降15%至20%。

2. 各大班轮公司相继宣布进行二轮提涨,且第二季度作为集装箱运输业由传统淡季向旺季的过渡期,船东后续几轮提涨落地的可能性较大。

3. 需求端维持稳定,全球制造业PMI仍处于景气区间,国际贸易需求向好,支撑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主力合约持续走高。

与此受基数正常化影响,中国4月出口同比转正,对美欧出口降幅大幅收窄。

按产品分,随着全球贸易和航运需求的复苏,中国的船舶出口呈现出“量价双增”的态势,成为4月主要出口商品中的最大拉动项。

在3月份,全球手持船舶订单量同比增长5.6%,其中集装箱新造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高达10.8%。

作为全球散货船、油船和汽车运输船的最大供应国,中国拥有建造全系列船舶的能力。2023年,中国船舶订单增速屡创新高,12月的增速达到32%。

鉴于船舶建造周期通常在10至24个月之间,预计中国船舶出口有望全年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在进口方面,受内需回暖和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周期的共同作用,上游原材料高增支撑进口同比大幅回升。

展望未来,美国经济因就业下滑、失业率上升及制造业PMI收缩而面临下行压力,居民消费能力已走弱。

相比之下,中国的内需恢复势头可能会强于外需,国内房地产政策潜力释放,制造业库存低位,但CRB现货商品价格走高预示PPI回升,有望推动库存增长。

在全球经济格局差异化的情况下,中国资产因强劲的内需增长潜力更受青睐,值得从内需的角度深入研究和把握。

本文所述杨博光(执业证号:S0340619060008)的观点和经验仅供参考,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的立场。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文中观点和言论不构成对任何个人或组织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独立判断。

投资存在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原创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