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禁止学生自带牛奶,学校管理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蒋璟璟
“学生入校被禁止自行携带牛奶,却允许喝学校提供的奶,这是什么道理?”据媒体报道,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对山东德州一所学校的做法“难以理解”,引发关注。相关视频显示,该校门口,学生正排队接受校方工作人员检查书包,合格才能进校。在稍前时间,校方工作人员曾就此作出回应称,“校长说了,天气越来越凉了,尽量不让孩子们喝凉的东西。”当地禹城市教体局工作人员则表示,已在核查处理中,后续会有正式通报。(华商报)
同样是牛奶,为何学生自带的吃不得,学校提供的就吃得?面对追问,为了能够自圆其说,校方很是精心组织了一番说辞。梳理其论述过程,简直是典型的“三段论”:天冷了不宜喝凉东西,学生自带牛奶是凉东西,所以学生自带牛奶不能喝……而与之相对照的是,“校方学校奶加热了,所以可以喝”。此等解释,隐约构成了一个逻辑闭环,于是乎,无理似乎也变得有理了。然而,倘若细想开去,其实不难发现,其依旧是诡辩,还是破绽百出的那种。
“天冷了不宜喝凉东西”,是一个泛化的概念、一种主观的认知。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却也不足以构成强制性、禁止性的条款。如果要以此为据制定某种强制性的规则,那么至少还应该进一步厘清很多具体的问题,比如说“气温降到多冷,不适合喝何种凉的东西?”事实上,现在还没多冷。并且,就算在真正的冷天,也还是有很多人喝凉东西——所以,这并非“绝对公理”,而是个体根据自我身体情况、饮食偏好,自主选择的事项。
就算按照学校的逻辑,那么关注的重点,也该是如何让学生喝上热牛奶,而非禁止学生自带。只要有心,创造条件给学生自带牛奶加热,必然不是难事。相关学校对“该为”之事不作为,甚至偏要乱作为,这自然不由得令观者浮想联翩了!诚如一些家长所质疑,学校此举是不是因私废公,背后是不是有利益考量?当地职能部门既已展开调查,就应该一查到底:学校的牛奶从何而来,招标是否合规?定价是否合理?是不是正规厂家生产?厘清疑问,才能以正视听。
而超越关于“牛奶”本身的争议,此事中,学校对学生“搜包”的做法,本就是极不尊重、极其冒犯的。特别是,此情此景发生在校门口,因其大庭广众,而更显某种羞辱、立威、示众的意味。以势压人、逼人就范,绝不是教育应有的模样。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必须始终恪守“确保安全”“教书育人”“培养德才”的主线。除此之外,任何新增的自选动作特别是争议性的新增管制,都该充分论证,极尽克制、慎之又慎。